广州历史文化名城进阶:激活文化价值 赋能城市更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2023-06-19 22:42:48

当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百处古迹的“老城”,常住人口规模一度达到1881.06万人、人口密度达2530人/平方公里时,保护与发展该如何平衡?

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截至2023年5月底,广州全市有不可移动文物3802处、已划定历史建筑828处、传统风貌建筑1206处、历史文化街区26片、历史风貌区19片。与此同时,生活在这些历史街区、历史风貌区之间的,是广州全市超1800万常住人口和315.55万户经营主体。


(资料图)

迈入新发展阶段,如何在城市扩容、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让人留下来、让文物“活”过来、让产业发展起来、让老城市焕发出新活力,成为广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课题。

文化更新激活城市生命力

“对超大型城市而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保护与发展的平衡问题尤其重要。而且要思考如何在保护传统的过程中,把当代人的创造加进去,让历史文化永续、活化地传承、发展。”峰会现场,谈及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进程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翔宁表示。

作为超大城市,2021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已达到1881.06万人,常住人口密度达到2530人/平方公里。而作为千年商都,建城已达2237年的广州,截至2023年5月底共拥有不可移动文物380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全市历史城区保护面积达20.39平方公里。

在此背景下,以“绣花”功夫见长的微改造项目成为近年广州推动城市更新、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思路。

以泮塘五约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作为广州中心城区内唯一一个迄今保留完整清代格局、肌理和典型朴素风貌特征的聚落,自2016年被列入广州首批微改造项目以来,泮塘五约历经疏通街巷格局、整合公房资源、全面治理危房等系列改造工程,如今已成为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共生的创意文化旅游区。

泮塘五约内共有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仁威庙)、2处区级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泮塘五约亭、皥遐书舍)和41处传统风貌建筑。目前,街区内仍居住着相当多的原住居民,“上岸疍家”与多姓宗族共居,因此强调关注居民需求的社区参与式设计也成为泮塘五约微改造项目的核心理念。

“设计空间改造不光是设计师的工作,应该要有地方居民的参与,要把居民的真实生活需求与空间改造结合在一起。在推动社区参与式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也通过复原口述历史、举办历史文化展览等方式,恢复集体记忆,进一步让泮塘五约街区原住居民产生地方认同与文化自信。”广州市荔湾区翻屋企营造社区促进中心执行长、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芮光晔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目前,泮塘五约已建成菜市场、老人活动中心、便民公厕等公共生活配套设施,还吸引80余家商铺进驻,成为传统文化传播、音乐分享、沙龙课程体验的空间。

人与城的紧密互动恰恰反映的是一座城市的生命力。“看一个城市是不是弥新,就是看城市的生命力。城市有没有生命力,就是看人愿不愿意在这一片土地上生活和继承。”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丁沃沃表示,组成广州这座古城的不仅仅是几座古建筑,也包括语言、文化,方方面面组合起来就是吸引人们传承发展的“根”。

活化历史与城市产业转型相结合

在落实以人为本、实现历史城区精细化保护的基础上,如何更好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也成为广州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探索方向之一。

《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五年行动计划 (2022-2026年)》指出,未来广州要进一步创新机制,推动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并研究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资金纳入城市更新基金,探索推进公房腾退腾迁和私房置换,为历史街区活化创造更多空间资源。

丁沃沃直言,在城市化末端利用好建筑和保护历史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而当下的历史文化保护完全可以与产业转型相结合。

比如坐落于广州纺织机械厂旧址内、六处建筑被列入广州市第七批历史建筑的TIT创意园,2007年投资2.2亿元按照“时尚、创意、科技”定位修复更新,抓住了纺织产业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端纺织服装设计“智造”产业转型的浪潮,不仅没有在历史演变中悄然失色,反而以服装时尚产业为依托,科技互联网为主导,逐步形成充满活力的产业集群生态圈。

截至2021年底,TIT创意园区已入驻企业近100家,包括腾讯微信全球总部、爱范儿总部、易车3家上市公司,以及“独角兽”创新企业药师帮。2021年,园区带动年产值约250亿元,税收超过21亿元,就业人数从改造前1400多人增加至4000多人。

谈及广州未来如何实现文化、商业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广州市文物局局长刘晓明在峰会现场发言表示,广州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做好顶层设计、政策保障、营商环境提升和服务平台保障,市场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支持经营主体参与文旅产业投资与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苏蕴山强调,下一步,广州一方面要始终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要按照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的要求,延伸历史文化遗产认知的时间轴,既要保护古代遗产,也要让近现代、当代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得到系统的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要着力推动活化利用,以挖掘、保护、传承、弘扬活化优秀岭南传统文化为基础,突出岭南文化的特色,着力推进创新性发展、创造性地转化。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

责任编辑:techtoutiao

本文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