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相信星座占卜 | 2023-05-08 06:51:33 |
黄酒,是我国流传最久、传承有序的一种酿造酒。与葡萄酒、啤酒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古酒”、“世界三大酿造酒”。可是很明显,葡萄酒和啤酒早就成为了全球性的酒类,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生产和销售。
而我们的黄酒却一直走不出国门,甚至在我国白酒的夹击之下,黄酒只能偏安一隅,逐渐成为地方性酒种,成为小众的酒类。在白酒大放异彩的今天,我们有多少人还会关注这个和华夏文明一起成长的黄酒呢?
黄酒的定义按照国标规定,黄酒是:以稻米、黍米、小米、玉米、小麦、水等为主要原料,经加曲和/或部分酶制剂、酵母等糖化发酵剂酿制而成的发酵酒。
【资料图】
考古发现9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有大米做的酒。由早期的米酒到成熟的黄酒,其发展历史走过了几千年。到先秦时代逐渐形成了“以曲酿酒”,直到宋代才进入了黄酒时代,浊酒才慢慢消失,要不武松怎么叫:筛一碗酒,吃酒。也不再有多种颜色的酒,从宋以后绿色米酒消失,标志着我国发酵酒全面进入黄酒时代。
元代我国发酵酒才彻底摆脱了浊酒,酒埕黄或红色,或赤黄色、棕色。这是因为在酿造、贮藏过程中,酒中的糖分和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的色素。元代这种发酵酒开始被统称为:黄酒。
明清时期,黄酒的酿造工艺更加的成熟和完美,酿造时间更长、颜色更深、耐贮存,也被称为:老酒。传统发酵酒中低层次的则称为:米酒。
黄酒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目前我国黄酒只在23个省(市)零星分布,仅在东部沿海比较流行。同为三大古酒和酿造酒的啤酒则是遍地开花,黄酒今天的这种境遇真的很尴尬。
首先,是白酒碾压了黄酒
我国历史上“黄白之争”有两次。第一次是康熙之后,烧酒(白酒旧称)行业逐渐成熟和规模化,并随着晋商的崛起开始与黄酒平分秋色,逐渐超过黄酒总量,最后剩下经济富庶的江南苦苦支撑黄酒的天下。第二次“黄白之争”则是上世纪50年代,因为种种原因,白酒逐渐成为主流。上个世纪的5届全国评酒会,前四届还有黄酒的身影,第五届则只有白酒。可以看出整个大环境下黄酒的地位逐渐被白酒替代了。白酒彻底打败黄酒,坐上了“国酒”的宝座。而这几十年的白酒“灌输”,黄酒越来越小众和边缘化。
再者,原料和酿造技术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最重要的作物是水稻,黄酒的主要原料就是稻米或者说米饭。全世界也只有中国把水稻玩出更多的花样来。
更重要的是黄酒酿造用的糖化发酵剂:酒曲。黄酒利用酒曲进行双边发酵,发酵过程中多种产酶微生物进行淀粉糖化的同时,酵母产酒精也同时进行,这种双边发酵赋予了黄酒独特的风味。而除我国之外的其他一切的酒类都不是用酒曲进行双边发酵,更没有酒曲。要么利用麦芽酶糖化,比如:啤酒。要么直接利用糖原料发酵,比如:葡萄酒。
古书《天工开物》:“无曲,即佳米珍黍空造不成”,以曲制酒是我国酿酒的传统。我们的老祖宗虽懂微生物学,更不懂化学,但凭借经验,用简单的粮谷为基础自然培养出酒曲。酒曲富含:菌系、酶系、物系,既能糖化发酵,更能为黄酒提供丰富的风味物质。
我国在酿酒行业中早在秦汉时代就逐渐摈弃了麦芽作为糖化剂。先秦我国有“麯”和“蘖”两种“酒母”。蘖,为发芽的谷物,酿造酒度较低的酒:醴。只有麯酿的才称为酒。而麦芽糖化工艺则一直留存在非酒精的甜味食品制作上,比如麦芽糖。麦芽酶和酵母都是比较容易得到的,酿造的酒一般风味都比较简单,这就是为什么葡萄酒、白兰地、威士忌等酒都需要经橡木桶熟化,提取橡木桶的风味。而我们的老祖宗则在2000多年前就选择了一条更为复杂的酿造工艺:酒曲双边发酵。
经济和文化原因
西方文明缺少水稻,酒曲酿酒更是东方和西方文明的酿造技术分水岭。我国的酒曲酿酒工艺只是在唐宋开始影响我国周边的亚洲国家,并未形成较大规模。
西方文明随着大航海时代殖民全球,也把麦芽和葡萄树带到了全世界,扩大了啤酒和葡萄酒的世界版图。特别是近代百年,西方在经济上是领先的,我们错过了工业的大发展。整个酒行业更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几乎停滞。
所以,西方的啤酒和葡萄酒也代表着先进的文化入侵全世界。啤酒和葡萄酒,以及各种“洋酒”已经走进国门,挤压着我国酒类市场份额。黄酒面对自己的小弟——白酒的打压都应接不暇。更何况啤酒和葡萄酒的入侵,更何谈走出国门。
只有经济的强大,你的文明才能强大,你的物产才代表着先进,才能被其他文明接受,虽然我们的经济实力起来了。但是要让世界多接受我们的文化物产,还需要时间。我们首先正视黄酒的尴尬境遇,好好发展和做强黄酒文化才是重要的第一步。
一酒友赠送给我一款极为小众的黄酒,不知道读者朋友中有了解这种黄酒的吗?
以上内容均为本人收集相关资料总结的个人观点,并不一定与真实情况对等,仅供酒友之间探讨。本号已经申请“原创保护”,转发请注明出处。
标签:
责任编辑:techtoutiao